認識我們>發展歷史

 

培道聯愛會與我們走過二十世紀

       香港基督教培道聯愛會是在1903年創辦,是華人信徒自發成立的組織。回顧二十世紀,中國和香港都是處於極動亂和轉變的大時代。就香港在二十世紀政局變遷,以及培道聯愛會事工的配合,可以從創立時期(1903-1949)和發展時期(1950-2003)兩個階段去了解: 

創立時期(1903-1949)培靈佈道

       培道聯愛會的創設,起因1903年有信徒區恒亮喪妻,家貧草草殮葬,以致有教會會友吳顯榮、何樂琴、鄧協池等人深受感動,倡議組織培道聯愛會,目的在於會友患難相扶持。創辦之初,所推行的工作是仿效青年會德、智、體、群四育事工的發展。由此可見培道聯愛會是一個信徒自發的組織,得力循道公會信徒領袖的支持,並有聖公會、道濟會(合一堂)、公理會、浸信會、崇真會、禮賢會等七大公會的參與。

       最初,培道聯愛會是借用循道公會在中環十三間的辦事處展開工作,其後租借道濟會堂一個房間作辦事處。由於會務發展迅速,由馬永燦、蔡昌、翁挺生、鄧協池、黃戴恩五人為置業代表。其間亦有九龍第一支會和第二支會的成立。從培道聯愛會早年所設的部門所見,很顯然是著重於各教會信徒的聯絡團契,以及探訪培靈的工作,藉此促進教會佈道事工的發展。又因世紀之初,香港中文報紙未見流行,為開民智,培道聯愛會更創辦《天心報》,免費贈閱,開香港免費報刊之先河。亦有群育部的成立,甚受各教會信徒的歡迎,尤其是慈善部和探訪部的工作,對各教會老病貧苦信徒作出支援。特別是在四零年代日治時期,香港教會遭受日軍的佔用和干擾,不少教徒往大後方逃難,香港教會凋零,而香港的信徒多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培道聯愛會所做的探訪和救濟工作,確是一種彰顯基督愛心的行動,與香港信徒走過三年零八個月最艱苦的日子,發揮培道聯愛的精神。

發展時期(1950-2003)服務佈道

        培道聯愛會的事工是與時並進的,當香港進入五零年代之後,由於中國政局的動盪,大批國內同胞逃來香港避難,香港人口急劇增加,無論在醫療、教育、房屋的問題上,使政府帶來沉重的負擔。有見及此,培道聯愛會便由「培靈佈道」的方針,轉變為「服務佈道」的取向。為配合社會的發展,服務工作更顯多元化。而歷屆主席,如王國璇先生、羅明佑博士、莊重文博士、劉梅軒長老、宋李瑞燕女士,不但是教會的領袖,更是社會上的知名賢達,在推動各項社會服務上,多被認同和支持。那個年代,兒童教育和醫療服務,是社會當務之急,培道聯愛會在九龍黃大仙第30座天台創辦培聯學校;在柴灣新區第3座地下開設聖恩診療所及醫療活動車;在沙田坳道開設聖安診所;在油塘開設主恩診所。

        時至六十和七十年代,香港對老年和青年事工日益關注,先於一九六一年開辦沙田敬老院,又於一九六四年獲政府撥地,在小欖涌興建「老人別墅」,為老年長者提供服務。對於青年事工方面,設有「葡萄社」聯繫會員及親友,每月舉行例會,推廣各種青年活動,組織韻聲劇藝社、春雷藝術團,在大會堂公開演出,甚獲好評。時至七零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為使會員和長者能與外國交誼,歷年均舉辦台灣、美國、日本及東南亞等旅遊活動,擴展會員的思維境界,加深各地信徒交往認識。換言之,培道聯愛會的工作,進入非本地性的國際活動。

       香港經過二十世紀悠長的歲月,面對不同時代的轉變,而香港培道聯愛會同步走過一百年,從創會到今雖然歷盡不少艱難,但上帝的保佑和祝福,使歷屆的職員和義工抱著一個事奉上帝的心,努力盡忠工作,為教會信徒、為社會市民從培靈佈道以致服務佈道,建立一種無私的仁愛,見證基督的福音。

節錄基督教文化學會會長李志剛博士
本會一百周年特刊編著的文章 《培道聯愛會與我們走過二十世紀》
 
五十年代及以前

 1903 創會。
 1914 購置中環卑利街56號一幢三層樓作會所。
 1918 分設港九兩間支會。
 1921 開辦真理聖經學堂。鄧協池先生任總幹事。
 1925 出版當時甚負盛名的《天心報》。
 1942 至1950年期間,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大部份會務停頓;及後,由魯煮翔先生任總幹事,開辦聖恩診療所、聖安診所、主恩診所等。
 1959 開辦主日崇拜。

 六十年代

 1961 開辦沙田敬老院。
 1962 舉辦福音車巡迴佈道。
 1963 開辦培聯學校及巡迴醫療車為貧窮市民服務。
 1965 獲政府批小欖涌建敬老院。
 1967 敬老院獨立註冊為非牟利有限公司。

 七十年代

 1972 本會春雷藝術團及韻聲劇藝社,先後為敬老院公演籌款。
 1973 《天心報》註冊復刊。
 1974 莊重文先生任會長。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八十年代

 1980 「秀茂坪仁愛敬老中心」於1月21日投入服務。
 1982 在港島設立「莊重文敬老中心」,於6月30舉行啟用感恩會。
 1985 本會與香港信徒祈禱院合作,在敬老院設立「培愛中心」,發展多元化服務。
 1987 成為香港公益金會員。

 九十年代

 1991 莊重文博士改任永遠會長,宋李瑞燕女士任會長兼主席。
 1995 因秀茂坪重建,仁愛敬老中心於3月31日遷往高超道,易名「高超道仁愛敬老中心」。
 1999 在敬老中心開設老人團契,由何紹立牧師及許梁國欄女士帶領。

千禧年代

 2000 獲獎券基金贊助,為兩中心添置設施用品,提供更完善服務。
 2001 獲戴麟趾爵士康樂基金贊助中心活動物資,會員得以享用。
 2003 宋李瑞燕女士任會長,蕭莊秀純女士為主席。本會100週年會慶,並於7月成立「培道聯愛長者學院」。
 2009 獲社會福利署及房屋署接納,於高怡邨高遠樓開辦自資「樂齡中心」,開展護老者支援服務。

千禧年代

 2000 獲獎券基金贊助,為兩中心添置設施用品,提供更完善服務。
 2001 獲戴麟趾爵士康樂基金贊助中心活動物資,會員得以享用。
 2003 宋李瑞燕女士任會長,蕭莊秀純女士為主席。本會100週年會慶,並於7月成立「培道聯愛長者學院」。
 2009 獲社會福利署及房屋署接納,於高怡邨高遠樓開辦自資「樂齡中心」,開展護老者支援服務。

一零年代

 2014 高超仁愛敬老中心及莊重文敬老中心由「長者活動中心」轉型為「長者鄰舍中心」,增加社工人手,使服務更切合社區需要。高超道仁愛敬老中心20周年慶典。
 2015 莊重文敬老中心獲獎券基金贊助進行裝修及購置設施,讓長者享受數碼時代的服務。
 2017 本會總幹事羅頴誼女士於3月31日榮休,由黃倩碧女士接任。莊重文敬老中心35周年慶典。

二零年代

 2022 本會總幹事黃倩碧女士於11月1日榮休,由莊冰冰女士接任。
 2023 本會舉行120周年慶祝活動。